在 7 月 9 日由 Priced in BTC 發表的一則推文,關於在美國的「比特幣挖礦成本」引發幣圈關注。加密貨幣熊市和能源價格飆高,已經引起加密貨幣挖礦產業一場「完美風暴」,導致一些公司裁員、延後資本支出。也造成一些人士更擔心比特幣挖礦業者落入「死亡螺旋」。
源自:區塊客
作者:YTG
編輯:Metaverse Media
不過,美國加密挖礦業者 Arthur Mining 執行長 Raymond Nasser 表示,該公司的Priced in BTC和利潤率的數據並非全然相同。
Arthur Mining 目前電力產能為 25MW(百萬瓦)且聚焦採用對環境友善的能源來源。雖然和 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 這類上市挖礦公司動輒 300MW 的產能相較之下,是小巫見大巫,但這類大公司仰賴傳統電網能源,儘管有一小部分是來自水力發電廠。
為了最佳落實 ESG 理念,較小規模的加密挖礦會利用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剩餘的火焰和滯留的天然氣做為能源。他們的秘密武器是採用移動式比特幣挖礦設備,可利用更環保、更高效和更有獲利空間的能源來源。
而談到挖礦業者的 16,000 美元比特幣挖礦成本時,Raymond Nasser 表示:「這些圖表是非常主觀的。產業內最大型的新項目正在尋找電網以外的方案,這張圖表代表一些使用都會區最昂貴電網能源成本。我們全部計入的能源成本低於美國兩個不同州的每度 0.02 美元。」
電價過去一年大漲一倍,正在衝擊挖礦業者。根據 QuickElectricity 的數據,從今年 3 月以來,美國愛達荷州、猶他州、維吉尼亞州、德州、內華達州、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的商業電力成本從每度 0.08 美元到 0.09 美元。
比特幣網絡的強項之一是要把效率放在優先事項,也就是勞力密集製造過程總是會尋求最低的營運成本,並且趨向那鋰。ASIC 挖礦設備是移動式的,但更重要的是,其他能源來源也是選項,比如說:這些挖礦設備可放入容器中,移往近海油氣設施,並且與共振的電力來源一同作業。
舉例來說,加拿大比特幣挖礦數據中心就打造了可攜式挖礦設備和基礎建設,而不需要靠天然氣管供氣。在部署超過 180 座這類資料中心後,這種作法日益成為主流。除此之外,比特幣挖礦業者也追求利用再生能源,例如天然氣比特幣挖礦公司 Giga Energy Solutions 就與超過 20 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簽署合約。
除了因應能源成本外,利率上揚和比特幣價格崩跌,也正在傷害比特幣挖礦業者。業者一直忙著處理資產負債表的狀況,包括因應比特幣價格下跌的影響和融資問題。本月初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產業規模的比特幣挖礦業者積欠約 40 億美元貸款,一些業者被迫將手上的比特幣賣出變現以支應資金和營運成本。
並不是每家挖礦業者都能獲得傳統的長期銀行融資,因此,這些公司透過把礦機和設備做為擔保品的方式創造了高風險的債務結構,如今隨著比特幣價格崩跌,挖礦設備價格也跟著大跌,這讓他們融資條件惡化。
Blockware Solutions 分析師 Rich Ferolo 在 6 月底就曾表達挖礦業者的相關疑慮。他說:「對於 s17 礦機來說,在每度電 0.07 美元的情況下,比特幣必須在 18,000 美元左右…你會看到大量投降、破產和礦機過剩…這比較像是適者生存。」